首页/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首页/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主页盛煌娱乐-怎么提现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12 12:29    文字:【】【】【
摘要:主页盛煌娱乐-怎么提现 (一)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采用企业、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农户自筹的茶产业发

  主页盛煌娱乐-怎么提现(一)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采用企业、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农户自筹的茶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二是采取企业、农民自筹或贷款及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等投入。

  (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针对贵阳市现有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小、散、乱,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区域性的企业采用重组、兼并、入股等形式,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生产,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壮大企业实力,形成2—3个在全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强茶叶生产企业,拉动贵阳市茶产业发展。同时注重发展茶叶名优品牌,在巩固提高现有羊艾毛峰、春秋茶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开阳富硒茶、乌当白茶等特色茶叶品牌,积极支持其开展绿色、有机茶认证,鼓励参加各类茶叶奖项评比活动和茶事活动,进一步提高贵阳市名优茶叶的质量和知名度。

  (三)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市级财政加大对茶业的经济支持。对企业建设高标准茶园、技术改造、开拓市场、质量认证等方面进行扶持;二是在技改项目、购置精制茶机具与流动资金的贷款贴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方面要优先对茶产业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三是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落实好中央和省出台的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为茶产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搞活生产经营,助农增收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创新运作模式和机制,促进贵阳市茶产业快速发展。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或“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标准生产”(即由龙头企业或种茶大户采用土地流转形式租用农户土地,集中连片建设茶园,当地农户到茶园打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模式建设高标准茶园,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形成一批茶叶生产专业村、专业乡。市茶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组织本市主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或引进企业与采用定向投入、定点投入的方式发展建设高标准优质茶园。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为农户或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茶青收购。农户负责按照企业要求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利益连结关系,实现产——加——销有效结合,确保农户增收与企业的原料需求,实现农户

  (五)加强流通市场体系建设。贵阳市是全省茶叶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和重点消费区,要牢固树立黔茶窗口形象,围绕推介黔茶品牌、劲推黔茶出山的重点抓好茶叶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提升现有贵州茶城、太升茶叶批发市场两大茶叶市场的基础条件,提高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使全省的主要名茶、精品茶在贵阳都有销售,把贵阳市打造成黔茶荟萃之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批发市场与外省大型茶业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二是在市内重要旅游点设立贵阳优质绿茶专营点,向省外游客推荐、宣传、销售贵阳市的名优绿茶,提高贵阳市高品质绿茶的知名度。三是在每年春茶上市时组织开展一次全省性的大型茶叶产销对接会,向省外客商、贵阳市的消费者宣传、推介贵州绿茶,促进我省绿茶外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使贵阳市成为全省绿茶外销的主通道和主渠道。

  (六)加强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一是要认真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茶叶生产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控制、规范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计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茶青生产无公害;二是要根据贵阳市实际情况,制定与发布符合贵阳茶叶特色的地方标准;三是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认证,提高贵阳市茶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建设茶园时对基地水、土、大气进行监测,首先确保原产地质量。在生产方面,要对茶青、茶叶成品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七)加大培训力度,培育专业人才。一是要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力度,整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种培训资源,造就一批种茶制茶能手;

  (八)加强组织领导。茶叶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程。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好的发展机遇。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强职业院校的能力建设.国家提出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同时,鼓励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计划的实施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必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数量、质量、层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以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底,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规模性增长,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高专学校的格局。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在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在全社会树立高职高专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就业率逐年提升。2003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增加了35万,就业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2004年在全国增加了 40万高职毕业生的情况下,就业率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6个百分点,初次就业率为61%;2005年初次就业率为62%。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在80%以上,与本科生基本持平。根据对28个省市自治区337所高职高专院校 27.1万名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有效数据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年末平均就业率为93%。在职业教育发展得好的地区,少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本科院校。

  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正在全面贯彻落实。过去几年,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 32

  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政策措施不断完善。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三个文件及其它配套文件,完善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为了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先后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一批示范性院校已经出现。前几年,国家批准了31个示范性职业学院建设单位、40所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项目。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改革,增强了项目院校的办学实力,推动了教学改革。2005年,有6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6项成果获二等奖。去年,教育部启动了2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遴选试点。各地在评估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一批优秀的高职院校。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方面是社会对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的就业还不能令人满意.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认识和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制等因素制约了高职的发展;就业准入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业过程中的歧视性政策、学生毕业之后的待遇相对较低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二是内部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投入有限,大部分学校主要靠学费办学,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经费更困难;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数量不足,培养渠道不完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实训基地建设还未完全到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在更深入、更广泛的程度上全面推进。此外,最后一批招生、学生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学习的立交桥不完备等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1.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要倡导职业院校也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

  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的积极性,遴选并建设100所左右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代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高等职业院校,使之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重要国际影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的重要基地,并在创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共享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确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优势。

  2.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技能型人才呈现出旺盛的需求,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训条件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国家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加快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当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全国1.5万多所职业院校(包括中职),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合作教育改革,并带动近20余万个专业点为2000余万在校生提供实训条件。从2004年开始,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国引导性投入建设一批区域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四个原则。一是效益原则。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与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和培养规模相匹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必须发挥实训基地的共享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在校学生实训、在职职工的提高性培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以使中央财政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二是导向性原则。即要发挥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区域内的导向作用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作用,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内职业院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推进当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央财政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较好的职业院校中,择优奖励性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三是可持续性原则。作为中央财政奖励性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四是动态发展原则。对于基地建设规范、质量好,示范、辐射作用显著的专业性实训基地.中央财政将连续资助,支持其

  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对于建设不规范、共享作用不显著、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区域综合性实训中心,将进行动态淘汰。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要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渠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国际课程标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达到以下5方面的要求:在专业领域要有一定的造诣;要具备行业领域的知识与方法,包括行业发展、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要求等;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包括职业分析与课程开发、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应用和职业教育考试方法等;要有·一定的企业经验;具有规划及组织学习、教学和培训的教学实习经验。我国已有20多所高校正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硕士课程框架的建议,探索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新途径。

  4.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推进双(多)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要从职业分析人手,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要开设产学结合的课程、体验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开设专业培训课程,进行岗位实践训练或进行相应专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实现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

  探索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延长学制、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使教学工作既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多样性,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本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双证书”实施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服务,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并加强对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研究,根据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调整职业标准,逐步开发与岗位群相适应的综合性职业资格证书。

  5.探索集团化发展道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等加强合作,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联合组建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鼓励职教集团采取大学联盟等非赢利合作的组织形式,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鼓励职教集团采取连锁和加盟等企业组织形式,统筹办学资源,用先进的理念统一办学标准和管理规范。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产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赢;有利于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有利于推进东西部院校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6.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展高职院校的功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专业设置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全球化和产业发展国际分工的要求。发达国家扩展国际教育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高等职业院校要通过国际合作,增强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的能力;要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的强强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体系,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要积极探索扩大招收留学生,大力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和培训越来越与生产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尽管存在着文化和体制上的差异,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将培训和教育机构转型为对创新过程有调节和咨询功能的能力中心的趋势。在工业化环境下.由培训和教育机构为中等或大型规模的公司定制培训课程;在国际背景下,教育和培训同时具有“全球化和本地化”特征,尽管各国情况不同,但经济过程逐渐跨越了国界,教育和培训越来越以共同的产品和过程标准为指导。

  高职院校应主动扩展培训I功能,积极满足工作场所的教育需求,把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教育结合起来。要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为地区内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正在向世界制造业大国迈进,正在走综合经济现代化的道路。新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看,工业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许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工业化国家依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社会本位的发展观、市场本位的发展观逐渐转向平衡发展观,这个阶段将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供给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培养英才与满足大多数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之间的平衡、学术型教育与职业型教育之间的平衡。

  以欧盟高等教育的发展作比较,20世纪的最后 20年,由于高等教育人学人数的增加,在许多欧洲国家,传统的高深理论、学术课程不再为所有的学生所欢迎,导致了对实用性和职业性课程的需要。同时,由于经济部门的要求,国家政策更强调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被期望能够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并且高校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上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导致大学层次上职业性课程的增加,并希望提高职业性课程的地位:另一方面,在许多国家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服务,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服务。只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未来一定会有一个质量更高、社会认可更高度、竞争力更强的高等职业教育。

  宁德的茶业在历史上曾经非常有名,1918年坦洋工夫茶作为其中的代表与茅台一起获得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茶业产量占福建省的70%左右,福建省第一间茶叶专业学校也建于宁德福安市。然而时至今日,宁德的茶业已被淹没在茶叶强势崛起的洪流中,不见踪影。不说跟安溪铁观音这个后起之秀相比是望尘莫及,就是连邻居武夷山的红茶都把宁德的茶业远远抛在了脑后。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首先是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茶产业作为21世纪的健康产业、朝阳产业,现在的影响、地位已毋庸赘述,然而,作为原来的茶老大,宁德的茶业居然走到现在这个地步,不应该值得我们领导者深思吗?

  2.作为茶业曾经的老大,宁德茶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且不说几十年来,宁德茶业没

  有取得明显的进展,连原来的制茶手段和方法都已遗失,现在反过来要去学习别人家,比如铁观音的制茶方法。

  3.各方面的从业者目光短视,没有挖掘自身优势,没能从自身的品牌(坦洋工夫)优

  势出发,重塑形象,重新崛起。反而附人骥尾,东施效颦,做些学人家种观音之类的傻事。且不说水土是否可行,技术是否可行,和正宗的观音相比,有何优势可言? 笔者以为改变这个现象,有以下几个渠道:

  1.首要是对坦洋工夫这个品牌进行深度开发,从民间收集、发掘有关坦洋工夫茶的茶

  文化,包括坦洋工夫茶的制法、技术,坦洋工夫茶的冲泡、饮用等文化精髓,尤其是坦洋工夫茶获得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的历史文化积淀。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包装、炒作。

  2.在深度挖掘坦洋工夫茶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茶产

  业的相关会议、快乐中国行之类的大型的文艺活动等等,打开知名度。邀请海内外嘉宾

  正安是贵州省主要产茶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20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并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茶园面积15万亩的目标。正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决定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并出台了《关于2007至2009年新建10万亩优质茶园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产业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加工企业建设、品牌营销战略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基地建设快速发展 2006年以来,正县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省农委、财政厅、扶贫办、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安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茶园基地建设在保证高质量、高标准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势品种,截至到2011年1月底,完成了新建高标准茶园13万亩,低产茶园改造1.4万亩,育苗3100亩,茶园补植3.8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5万亩。无性系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正安白茶为主,适量种植龙井

  43、金观音、乌牛早等优良品种,其中福鼎大白6万亩,白茶5万亩,龙井43号1.5万亩,乌牛早等0.5万亩,实现品种优化及科学布局。全县的8万口沼气池提供的沼肥保证了15万亩生态茶,形成了茶叶生产发展的“畜—沼—茶”的正安模式。

  茶叶加工能力增强 正安县现有投产茶园达6.5万亩(其中:幼龄茶园3.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达到28个,小加工作坊增至32个,其中新建标准化加工厂12个,总投资3000万元,已全部投产,全年加工能力1万吨, 2011年产量2200吨,已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2011年获得省级龙头企业3家。短短4年时间,正安茶园规模、加工厂建设是前30年的总和,品种上实现了科学选种、合理布局。全县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端倪。

  正安白茶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2007年到2011年,县绿产办组织县内茶叶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内蒙、甘肃、贵阳、遵义等省内外茶事活动30余次,共获27金7银,提升了我县茶叶的知名度。与贵州日报、《西部开发报茶周刊》、天下文摘、遵义日报、遵义旅游杂志、上海心在遥远旅游杂志、遵义电视台、正安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对正安茶产业发展进行宣传报道,在重要公路交通线面,使群众广泛关注正安茶产业。

  完成了“正安白茶”地理证明商标的注册、包装设计、品牌创意设计、宣传影视的录制、外宣广告及北京、内蒙、贵阳等销售网点建设。成功申报并获“正安白茶”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安白茶”获贵州省驰名商标,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在《2011中国茶叶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载《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公布了“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 “正安白茶”榜上有名,其品牌价值1.03亿元人民币。“正安白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和消费者指数所带来的品牌附加值增量,必然使正安茶叶有更大的增值能力和空间。“正安模式”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已显现效果,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今年农民出售茶青已由原160元/斤,提高到260元/斤,茶农增收,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茶的积极性。

  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 正安县委、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突破口强力推进,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优势品牌,带动其他茶叶产品全面走向市场”,以彻底改变原有的无品牌或品牌运作不良而导致的茶叶低价、滞销或沦为其他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源的困境,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带动我县其他茶叶产品全面走向市场。

  走品牌农业发展之路,正安县上下联动,政府主推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国有公司,组合产业,即品牌和市场由政府打造、建设;加工由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加工,严把质量关;茶农则负责种好茶、管好茶,严格管护程序,确保“生态+沼肥+无残留”。由此形成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利益链,真正实现企业有效益,农民增收致富得实惠。

  培育和引进大量的茶叶科技专业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核心是人才,正安茶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正安县的做法:一是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单位,中茶所每年都要派专家赴县进行技术指导;二是向省委组织部申请茶叶高级技术人才到我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主抓茶叶生产技术;三是高薪聘请茶叶专业人才到县绿产办工作,具体从事茶叶技术指导;四是组织、鼓励初、高中毕业生到各类学校去学习茶叶专业知识,为正安县茶产业提供后备技术力量,目前第一批送到省茶校学习的学生已完成学业,并大多数已到正安县各乡镇绿产办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同时,每年利用全县返乡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培训茶农6万人次以上。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全县项目乡镇茶叶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和规划

  正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水浸出物较高,耐冲泡,品质稳定,质量好,是贵州省主要产茶县之 3

  一。正安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黔北四个茶产业重点县之一,被遵义市委、市政府列为继湄潭、凤冈之后的茶产业第三大县,按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新发展茶园面积25万亩,实现茶园面积40万亩的目标。

  在茶园基地建设和经济发展上,正安县将一如既往,继续传承创新“8万口沼气池培育10万亩生态茶”的正安模式,力争全县2015年新建茶园25万亩,累计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年产茶青10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干茶加工2.5万吨以上,产值12亿元以上。努力推动正安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特色经济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正安作出新贡献。

  在品牌建设上,以“正安白茶”为主打品牌,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开设正安白茶的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200个以上,把“正安白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在加工企业发展上,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外商茶叶投资企业,在十二五期间,使正安县的茶叶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以上,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凉山区,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属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5.4万亩,荒山荒坡88万余亩,辖20个乡镇,总人口20.1万人,农业人口17.8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县境内海拔448米—4042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为51.4%;年均降水量1093毫米,平均气温16.90℃,相对湿度80%。马边茶场主要集中在林木苍翠,山峦起伏,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海拔600米—1300米的二半山区。马边是中国西部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区域之

  一、是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基地强县培育县、四川省精品农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

  马边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明清时期曾作贡茶进贡,在1959年走进中南海敬献毛主席。茶叶是马边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全县茶农的“绿色银行”。自2002年以来,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林茶畜富民”的总体思路,狠抓茶叶产业发展,成效卓著。新建生态茶园11.4万亩,2011年底茶园面积达20.2万亩,万亩以上茶叶乡镇8个,千亩以上专业村60个;无性系良种茶园13.6万亩,良种率达67.3%;有机茶园面积(含转换认证)3万多亩; 2011年,投产茶园13.6万亩,全县茶园鲜叶总产量26960吨(有机茶鲜叶产量960吨),鲜叶产值3.77亿元(有机茶鲜叶产值6800万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2090元。干茶产量6100吨,产值4.1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860吨(有机茶产量215吨),名优茶产值2.61亿元(有机茶产值9860万元),大宗茶产量4240吨,产值1.56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7.71亿元。

  马边绿茶指以采摘于马边境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按绿茶工艺加工制作的茶叶,其系列产品有扁形茶、毛峰、炒青和烘青等。行业协会于2008年注册了“马边绿茶”区域证明商标,并于2009年获得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现已先后授权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文彬绿雪茶叶专业合作社、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马边大风顶茶厂、永绿茶业有限公司、马边玉芽雪特产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使用“马边绿茶”商标。“马边绿茶”系列品牌包括“森林雪”、“文彬绿雪”、“边河玉叶”、“大风顶”、“永绿”、“玉芽雪”等。2011年《中国茶叶》公布“马边绿茶”品牌评估价值7.91亿元,在全国16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居第32位,居四川省第三位。

  马边茶区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4%─7%,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高,适合茶树生长。年降雨日在185天以上,全年相对湿度≥80%的日数150天以上,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茶树鲜叶 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经专家论证,马边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包括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97个村,保护面积共计13333公顷,大部分茶园分布在境内海拔高度800—1300米的二半山区,年保护产量1.5万吨。

  “马边绿茶”以马边绿1号、福选9号、福鼎大白、名山131、平阳特早、乌牛早、四川群体种等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质特征为: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

  马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马边茶树,其长势茂盛,叶质柔嫩,氨基酸等内含物丰富,所加工的茶叶品质优异,在各类茶事评比活动中屡获佳绩:“马边绿茶”获第五届中国西部茶业文化博览会金奖,“边河玉叶”和“永绿” 获第五届中国西部茶业文化博览会企业单项金奖,“森林雪”、“文彬绿雪”、“边河玉叶”等产品多次获省“陆羽杯”、“甘露杯”奖,“白岩迎春”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森林雪”、“文彬绿雪”茶叶产品获第八届中国名优茶评选一等奖。

  为确保茶叶基地建设的质量,提高良种率,结合马边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积极发展福鼎大白、福选九号、名山131等品种繁育基地;另一方面做好本地茶树品种的系统选育工作,保护本地优良茶树品系,在良种化发展的同时,保证在一定区域内茶树品 种的多样性。县农业局与白杨槽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近10年的选育,从马边本地茶树品种中选育出了适合马边气候、环境,其产量和品质都较优的“马边绿1号”,该品系在2011年通过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现已依托白杨槽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马边绿1号”母本园和50亩采穗园,依托马边建新茶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马边绿1号”苗圃基地100亩。全县新品种示范园2200余亩,全国已推广5000亩。

  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企业为平台,建立植保专合组织,完善了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和统防统治体系。一是县农业技术部门积极补充新鲜血液,储备科技人力资源。在事业编制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到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自2002年以来县农业局共引进24名大学生。二是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和科研院校建立了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大力进行基地建设,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病虫检测和检疫网络,提高夏秋茶利用率。马边和四川省农科院茶科、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采用集中培训、到户指导、到地示范等方式,累计培训6.8万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0万余份。2010年5月,马边邀请了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以及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到马边指导茶叶产业发展。三是积极组织生产加工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茶、采茶、制茶水平。全县有中、高级评茶师9名,茶艺师1名,制茶技师10人,采茶能手100名,制茶能手50名,农民茶叶技师50名。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一是建设和完善了有机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过程可追溯。二是建立了多层次的茶园监管体系。首先,由县农业局牵头组织对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管;其次是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小组和社员进行监管;最后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社员相互之间的互相监督。三是加强茶园病虫预测和种苗检疫制度。由县农业局负责全县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同时加强对入境茶树种苗的检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四是指导茶叶企业完善自检体系,增强茶企生产安全自控力。五是加强茶叶产品抽检力度,不定期抽检茶产品的质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让茶叶企业接受大众监督。

  按照“建基地、提品质、创品牌”的总体思路,依托 “马边绿茶”区域证明商标,实施双商标战略开拓市场。一是全力打造“马边绿茶”区域品牌,提升马边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提高茶叶产业附加值。“马边绿茶”品牌价值为6.41亿元由增至7.91亿元,列四川省第3位。二是积极为马边茶企与各知名茶叶企业进行合作、多元化开拓市场搭建平台,助推企企合作。通过县政府牵线搭桥,马边茶叶企业已与峨眉竹叶青、峨眉雪芽等知名茶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以建设有机绿茶集散地为背景,联合企业,整合资金建设茶叶市场,建立茶叶产品流通平台。

  (五)保障体系建设 县委、县政府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建设“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作为奋斗目标,做到领导、措施、技术、资金、宣传“五到位”,大力在“资源、生态、特色”上做文章,把马边建设成为四川省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

  (1)政策保障。省委常委钟勉副省长两次到马边调研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关注马边茶叶产业的发展,要求马边进一步做强做精茶叶产业,确保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自治县县委、政府把建设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是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农工办、县财政、农业、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马边彝族自治县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做大做强马边茶叶产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印发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边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力营造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实行县级领导挂点,科技人员包户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县农业主管部门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实施小组,与县内茶叶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及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按照自治县委、政府的发展目标,优化布局,精心规划,确立了全县8个主要产茶乡镇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规划(2008—2012年)》,结合马边气候、土壤、生态等特点和产业基础,县政府制定印发了《马边彝族自治县优势茶叶产业发展 规划(2009-2012年)》。将各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项目乡镇,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2)资金保障。马边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立足县情,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出台优惠奖励政策。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国土整治、交通、水利、电力等项目,完成坡改梯、完善基地水网、路网、电网等,改善新建茶园的基础设施。二是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综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建设茶园。三是设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发展茶叶产业。四是自治县委、政府出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关于加快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等优惠奖励政策,对获得有机茶原料基地认证的企业,县政府补助50%的认证费用,对获得“两牌”、“三标”的企业给予3-50万元奖励。五是提供金融支持,县政府每年向茶叶龙头企业提供500余万元财政借款,同时牵头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每家茶叶龙头企业提供不低于50万元周转金贷款,解决企业生产高峰期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3)机制保障。大力提倡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茶农参加茶叶专合组织,主要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一是专合组织搭建合作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把握市场信息,维护茶农利益。二是依托专合组织建立和完善统防统治体系,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购,统一送,统一配,统一施,统一技术培训,茶叶基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83%,核心示范区专业化防治率达到100%。三是专合组织与基地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按高于市场价格15%以上价格收购茶鲜叶,保障茶农的利益。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对保险业规范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5篇范文

  对保险业规范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赵东生 高慧芬 发布时间:2010-08-16 当前影响保险业规范发展的主要“症结” ——门槛太低形成“洼地” 有力的班子、好的团队对于保险公......

  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不知不觉来晶格已经差不多半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开展工作中能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及时完......

  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

  对西峡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 我是来自旅游界的委员杜福敏,我想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我市油茶产业持续发展,把油茶产业打造成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现就加快我市油茶产业发展......

  1. 校学生会影响力 我觉得目前不尽如人意。上次总结大会有位副主席说过,一流的学生会引领校园文化。但是现实情况是,据调查表反应,绝大多数同学并不了解学生会究竟做过什么活......

  关于对学院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你对学院职能部门管理服务工作作风有哪些建议。 以我本人的看法,学院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的工作作风,有些明显带有滞后性。我所说的滞后性是工作效率......

  文章标题:对开发区发展的几点建议县经济开发区自1990年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迅速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和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

相关推荐
  • 傲世皇朝注册-网站
  • 傲世皇朝登录首页-「天辰注册」首页
  • 利澳娱乐-平台黑钱吗首页
  • (首页)/万向注册/(首页)网站
  • 傲世皇朝注册BA娱乐-登录网址
  • 首页《博狗娱乐挂机
  • 首页[百事注册]首页
  • 杏悦注册-登录网址
  • 傲世皇朝摩根娱乐平台-提现快
  • AG娱乐注册-首选登录
  •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