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首页/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首页、【聚星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22 14:49    文字:【】【】【
摘要:首页、【聚星注册】首页 (记者 宁蕖)近日,为解决青年创新创业中面临的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雅江县制定《雅江县支持青年双创激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

  首页、【聚星注册】首页(记者 宁蕖)近日,为解决青年创新创业中面临的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雅江县制定《雅江县支持青年“双创”激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在贷款、奖补、税收减免、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办法》从“激励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青企代表”“激励培养一批雅年本土电商和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一批雅年工作室”等方面入手,力争发挥地方激励和创业指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办法》还设立“雅年双创百万基金”,用于奖补符合相关规定的青年创业群体。该基金由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负责监督,多部门联合对青年创业项目申请进行评估、审核,确保基金专款专用、合法合规。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生共荣

  看发展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看生态保护●阿坝州沿黄4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实现载畜量持续下降●甘孜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公众生态环境综合满意度排名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看绿色发展●今年一季度,甘孜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79亿元,同比增速9.8%,跑出全省第一的速度●今年一季度,阿坝州工业增加值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记者 蒋君芳 肖莹佩)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阿坝州、甘孜州所有区域被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来说,只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共生共荣,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绿色崛起。5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专场。阿坝州、甘孜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关情况。生态优先:环境持续向好壮丽的雪山、辽阔的草甸、五彩的森林……位于川滇藏甘青交界地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在四川五大经济区中,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唯一没有提出经济总量目标的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其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建成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在此背景下,生态保护成为两州的首要任务。发布会上,阿坝和甘孜两地分别带来最新的生态保护“成绩单”。一直以来,超载过牧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保护路上一块难啃的“骨头”。但阿坝州沿黄4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松潘县),在2020年以来却实现载畜量持续下降。“我们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种草养畜+N’工作机制,32.2万头牛羊通过混合推广‘三结合’及‘4218’标准化养殖模式出栏,有效缩短牲畜饲养周期,改变‘夏肥、秋壮、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确保黄河流域草畜平衡和牧区群众减畜不减收。”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许磊说。甘孜州在许多重要数据指标上取得优异成绩。甘孜州副州长何小平介绍,近年来全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公众生态环境综合满意度排名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法治建设。早在2018年,甘孜州就颁布实施四川省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我们依法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关闭采砂场(点)321处、清退矿权272宗、清理退出小水电138座,环境治理水平有了新提升。”何小平说。绿色发展:经济加速奔跑发布会上,生态指标之外的经济数据也颇受关注。今年一季度,甘孜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79亿元,同比增长9.8%,跑出全省第一的速度;阿坝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这些数据有力印证了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绿色发展的路径在哪里?辩证来看,川西北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为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何小平介绍,甘孜州围绕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三篇文章”,夯实生态经济底部根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方面,甘孜州加大“十一环十骨干”精品旅游线路推广力度,打造“国道317高原丝路文化走廊”,推出“丝路甘孜·川西秘境”系列主题活动,今年“五一”假期全州接待游客108.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1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3.87%、153.94%。“生态+能源”方面,甘孜州推行草原上面建光伏电站、下面种牧草的“牧光互补”模式,目前建成投运清洁能源装机1715万千瓦,增加牧草产量的同时改善草原生态,生态富民效益逐步显现。许磊介绍,依托“九大文旅品牌”,阿坝州精心打造“全域九寨休闲之旅、黄河文化体验之旅、熊猫家园亲近之旅、藏羌走廊探寻之旅、雪山草地红色之旅”五条线路,“四季音乐节”风生水起,乡村旅游、冬季旅游蓬勃发展,今年1—4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6亿元,两项数据均创历年同期历史新高。该州生态工业支撑力也在不断拓展。2022年,全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金川电站、双江口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阿坝县查理“光伏+N”等光伏项目集中开工。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甜甜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这里有生活超市、快递驿站、洗车场,还有餐饮、休闲娱乐等场所,生活十分方便。”5月18日,在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供销社商贸服务中心,一位正在购物的居民说,该中心还提供垃圾清运服务,让街道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石笋镇供销社商贸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0.8亩,从去年12月运行以来,实现收入310万元、净利润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石笋镇党委书记邓大为介绍,该中心由广安区石笋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投资150余万元建成,打造了场镇经济圈、群众生活圈,增加村集体收入,方便群众生活。近年来,石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改革和村集体发展,以改革促服务,从上级政策、群众关注、市场需求等方面入手,经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形成了“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思路。通过整合镇上闲置资产、供销合作社资源、村级集体资金,该镇组建了广安区石笋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吸纳1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股东。除了投资建成石笋镇供销社商贸服务中心外,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农副产品滞销等现象,该公司还投资460余万元建成石笋镇农事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15亩,购置了300万元的农机设备,服务范围包括农资销售、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等。“石笋镇农事服务中心建成烘干储存空间1800立方米,购置了4台烘干机,累计加工处理粮食6000余吨。”邓大为说,以开展农产品代购代销为例,该中心预计每年可实现利润40余万元,帮助村集体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等问题,又利于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社员增收、供销合作社发展等多方共赢局面。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5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防办”)获悉,据初步统计,截至21日8时,本轮大风降雨天气过程全省共提前避险转移1100余人。5月20日16时,省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省防办迅速组织雨区7个市(州)和相关县(市、区)防办召开专题视频会议,调度11个市(州)加强大风防范应对,向各市(州)防办、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和省级救援队伍发送风险提示单,并通过网络媒体向公众推送,及时转载大风黄色预警信息,科普大风防范应对知识。据悉,省防办通过动态掌握降雨情况,跟踪研判汛情趋势,各市(州)防办共调度77个县、105支队伍、468个乡镇,派出21个工作组、42人督促防汛减灾工作落地落实;对降雨区域16个县级政府、158个部门、380余个防汛责任人、900余个灾害信息员等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和提醒提示,督促形成工作闭环。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5月18日,由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2023‘乡村振兴 智慧三农’数字赋能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协同创新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围绕“乡村振兴 智慧三农”主题,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目标,来自国内数字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必须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刚表示,要持续深耕数字“三农”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数字优势,积极参与数字乡村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过数字转型注入新动能,推动“三农”全面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廖蔚表示,我省农业现代化处于提质增效期,信息化处于动能释放期。必须更好发挥信息化牵引带动作用,加快数字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四川“天府粮仓”数字中心建设。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要不断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成渝表示,四川电信落实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行动计划,制定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将加大农村地区云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起一体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体系。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介绍,要加快数字科技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助推全省农业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农业先行。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张玉成表示,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已经在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农业智能决策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性的底盘技术成果,面向整个四川进行推广,推动四川省农业智能化的进程。参会专家、学者、大咖一致认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要先行,网络信息化是基础,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支撑手段。

  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五区共兴”第六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地处川滇藏甘青交界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沛、民族文化多彩,在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5月22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五区共兴”第六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看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如何提高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五区共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专场。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同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阿坝州、甘孜州都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阿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许磊介绍,在生态体系健全上,该州全面划定“三区三线”,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田长制责任,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护能力不断增强。体系机制支撑下,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快推进。2022年,阿坝州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6%,湿地面积达到881万亩,占全省的47.7%,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成绩进入到全省“第一梯队”,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名,国省水质考核断面首次实现全域Ⅱ类标准以上,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前列。甘孜州政府副州长何小平介绍,该州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颁布实施四川省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森林资源管控“四个最严”制度,切实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织密水生态、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大网,甘孜州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全省第一,公众生态环境综合满意度排名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阿坝州,特色农牧业贡献力不断增强。许磊说:“2022年,我们累计发展优质水果31.07万亩、错季蔬菜29.46万亩、高原花卉1.5万亩,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场所142个,创建州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个,‘净土阿坝’品牌成功进驻成都大运会。”许磊介绍,阿坝州精心打造“全域九寨休闲之旅、黄河文化体验之旅、熊猫家园亲近之旅、藏羌走廊探寻之旅、雪山草地红色之旅”五条线路,“四季音乐节”风生水起,乡村旅游、冬季旅游蓬勃发展。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6亿元,两项数据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们提出更多‘含绿量’‘含技量’‘含智量’的约束性指标,推动新发展理念具体化、指标化、科学化,指导发展行为,提升发展成色。”何小平说,围绕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三篇文章”,甘孜州不断夯实生态经济底部根基。康定、色达成为全省首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县,当前正推进林草碳汇试点项目,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全面落实省委“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何小平表示,甘孜州将扩大开放借外力。“扩大东融西联南拓北延立体开放格局,积极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的先进市搭建合作平台,与宜宾市加快建‘甘宜’园区、与遂宁市共建‘遂甘’园区,加快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何小平表示,要借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省内对口帮扶载体,加强与毗邻的阿坝州协作共建。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何家鑫)近日,三台县召开乡村治理工作推进会。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洪富主持会议,33个乡镇乡村治理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传达了省、市关于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对平台注册及使用方式进行培训;通报了第一轮乡村治理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督查情况,安排部署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建设和乡村治理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张洪富强调,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建设和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树标杆典型,推广模式经验、将乡村治理和农村移风易俗全方位呈现;三要狠抓推动落实,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对照目标,细化措施,查漏补缺,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见效。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吴昌彦)近年来,苍溪县云峰镇积极探索新的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引导村民自觉遵守,进一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云峰镇狮岭村向村民介绍村规民约“积分制”情况在狮岭村,沿途的村组道路干净整洁,宽阔的文化广场和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房屋构成了赏心悦目的新农村美景。该村自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制度以来,不仅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村民更是人人争做文明人。“说实话,刚实行积分制管理时,内心是不大理解的。后来,看到很多群众因此改变了很多,更爱卫生了,也逐渐明白积分制管理的好处。”云峰镇狮岭村二组村民张元松说。云峰镇狮岭村召开村规民约“积分制”审定评议会自2019年起,云峰镇狮岭村将家庭美德、环境卫生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每个季度对村民的积分进行审核认定,并将积分情况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村民监督。该村把乡风文明“软要求”量化为“硬指标”,在积极推进积分制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的同时,还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及村民不定期开展积分分享活动,邀请积分高的村民交流心得体会,让大家学习身边典型,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狮岭村按照经济发展好、团结和谐好、环境卫生好、生活习惯好、遵纪守法好这五好标准进行评比量分,合计评比分是100分。每月先由各组组长主持,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进行组评分。村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审定得分,形成村民季度积分台账,评选出得分前10的村民户进行积分兑奖。”云峰镇狮岭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坤介绍说。据悉,自云峰镇狮岭村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治理方式以来,通过有温度、有力度的行为规范,助力乡风文明成为新风尚,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升,营造了村民讲道德、守纪律、崇简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唐红)5月19日,三台县2023年省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在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相关股室负责人,13个乡镇分管领导、业务负责人和14个村党组织负责人参加评审会。 项目评审会采取实施主体陈述与评审组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上,评审组对16个项目从实施方案可行性、设计方案科学性、投资估算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质询评审,逐项目形成评审整改意见,当会反馈给项目业主。会议要求,一是各项目业主要按照评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细化完善实施方案,按期上报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县农业农村局要联合县财政局加快项目实施方案审核,按期向市级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各乡镇要按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落实项目招标、施工监理等措施,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水产品牌优质渠道对接会侧记(记者 欧阳靖雯)“线上销售水产品品控如何把握?”“消费者要求每次吃都一样好吃,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水产品供应链的韧性。”近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水产品牌优质渠道对接会上,品牌方与优质渠道商代表洽谈火热。此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司牵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指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承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优质渠道对接会是对水产类精品品牌的首次集中展示,对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据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动渠道优化升级是精品培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水产类有7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水产品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如今消费场景和消费形式都在变化,但对好食材的追求不变。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口感、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值得信赖的品牌水产品正拥抱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朱亚萍介绍,为应对消费端变化,目前水产品生产端绿色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生态健康、深远海、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模式不断发展,种业强芯让消费者有机会尝到脆肉罗非鱼,夏天也能吃到饱满牡蛎。此次对接会上,盱眙龙虾、兴化大闸蟹、乳山牡蛎、宁德大黄鱼、顺德鳗鱼、潜江小龙虾等精品培育水产类品牌所在地主管部门、品牌主体、核心企业代表对各自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全方位推介,并积极与优质渠道商代表洽谈对接。不少水产供给和渠道商在活动现场直接公布了自己的采购需求和联系方式。“我们一定用足斤足两、足够肥、足够鲜的大闸蟹让消费者吃得满意!”江苏省兴化市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丁向方兴奋地向渠道商推介兴化大闸蟹的“十足标准”。“轻轻一咬就是大海的味道,入口爽滑,回味甘甜是我们乳山牡蛎的特质。”山东乳山市牡蛎协会会长刘卫国介绍,近年来当地为保护乳山牡蛎品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行业话语权,制定了专项品牌保护方案,构建起全国首个牡蛎防伪溯源体系,让牡蛎产品带上可溯源查询的唯一身份标签,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跟踪,真假可辨识,责任可认定。目前,获批使用“乳山牡蛎”防伪溯源系统的销售主体已达300余家,基本实现防伪溯源全覆盖。如何让品牌拥有真金白银的号召力?“品牌认知到消费认知需要我们品牌建设方寻根问魂,扎根地域,凸显特色,当然打造持续、稳定、弹性的供应链是最重要的基石。”鲜到鲜得(舟山)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崔陆飞分享了公司实现品牌溢价的实践经验。作为行业服务组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水产品标准化程度,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水产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我们的会员企业已占比85%。这些年,我们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品牌建设培训班、采购商特色游学等活动,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京东、阿里、美团、海底捞、云海肴、西贝等下游渠道密切合作,畅通产销对接,帮助会员企业开拓市场。”朱亚萍表示。

  ——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畜牧品牌优质渠道对接会侧记(记者 丁乐坤)近日,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畜牧品牌优质渠道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通过借力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助力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品牌方与采购方合作共赢。此次对接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负责人、行业专家、受邀嘉宾齐聚一堂,在一次次精彩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之间,我国畜牧产业品牌发展的未来道路更加明晰。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其中畜牧品牌共有9个。“推动渠道优化升级是精品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次活动聚焦畜牧专业品类,搭建更加专业、优质、深入的产销平台,引导品牌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头部供应链企业合作,实现优质优价。”该负责人说。如何加强品牌方与渠道方的对接无疑是对接会最重要的主题。此次对接会上,陆川猪、文昌鸡、平凉红牛等知名畜牧品牌所在地的主管部门与品牌主体围绕各自品牌优势与产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品牌推介,从而吸引优质渠道商上门对接洽谈。“陆川猪历经2000年的饲养繁育,依然保留了原种的基因,味道好,肉质嫩。”广西陆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夏强介绍,“如今我们提出了打造百亿元的产业目标,计划建设陆川猪产业园,设置生产区、共享仓储区、交易区和综合服务区,来做大做强陆川猪产业。”“所有的品牌打造都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消费者的消费变化通过线上的大数据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在采购方需求发言环节,淘天集团食品生鲜行业商家成长负责人梓奇介绍了相关产品的最新消费趋势。“品质化、功能化、便捷化、场景化、定制化是消费者对于产品,尤其是生鲜类产品消费的变化趋势特点。这就需要各个品牌方在接下来时刻注意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而来进行相关产品研发方向的调整。”如何通过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来加快构建从养殖、加工到消费的互联互通,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于畜产品的认可度?数字化认证是一个可行方案。“将消费者关心的产品重要信息进行传递,来塑造品牌价值。”对接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刘钢就畜牧行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成果分享,“比如这里展示的是优质畜产品认证证书和获证产品的标识,未来获证产品将采用一品一码的形式,消费者只要扫码就能看到所有数字化认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作为行业服务组织,中国畜牧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提升畜牧产业总体发展水平。针对畜牧行业品牌未来发展的重点,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认为:“首先要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强化畜禽的育种创新,全面提升畜禽产品的品质;其次要重点打造品牌产业的供应链,促进畜禽产品加工集群发展,提升精深加工的能力;同时也要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特色优质区域性产品的供给。”

  (记者 张艳玲)日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乐至县发布《四川省2022年种猪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报告》。这是时隔16年,四川省再次启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后发布的首份监测报告,也是四川加快推进生猪全省联合育种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科技副院长何志平介绍,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以乐至县的省种公猪站(四川生猪现代种业基因交流中心)、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四川生猪现代种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主要平台的5个省级公益性平台,将全省14个外种猪核心育种场的近2万头核心群种猪,在统一条件下开展测定工作,筛选出优秀的种公猪送往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以猪精液为载体,将优秀种公猪基因免费提供给外种猪核心育种场使用,以此提高核心群种猪的质量,保证全省近6000万头商品猪质量,实现外种猪“川系化”育种目标,解决种猪质量提高靠引进种猪的“卡脖子”问题。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由四川省内11个核心育种场送检的514头种猪,分两批进入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在接受“日增重、料肉比、背膘厚度”三项指标的监测后,最终“选拔”出了300余头优秀的种公猪。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所所长吕学斌介绍,本期的种猪质量监测结果令人振奋:一是监测指标接近或者超过国家2035年的遗传改良计划目标;二是无论测定的数量还是测定的成绩都达到四川省历史最好水平;三是前5%群体的性能指标与养猪发达国家丹麦水平基本接近,比如日增重最好的达到了1100克。目前,四川已筛选出前30%的优秀种公猪100余头,进入省种公猪站进行遗传交流。部分优秀基因已交由乐山牧原、巨星农牧等5个核心育种场使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提生猪稳产保供,四川正加快推进全省生猪联合育种体系建设,为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外种猪“川系化”选育提供支撑,每年可带动四川省生猪产业新增生产效益30亿元,加快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记者 李飞)5月21日,在第四个国际茶日到来之际,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的重要活动,“西湖论茶”第五届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暨2023年“国际茶日”中国活动在浙江杭州、陕西安康同步举行。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出席并讲话,浙江省省长王浩、陕西省省长赵刚、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贝克多致辞。唐仁健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习主席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保护传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从“茶业大国”向“茶业强国”转变。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茶叶“三品一标”,深入开展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全面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优质新品种培育和良种苗木繁育,集中攻关关键技术,研发推广适用装备,建设智慧茶园、智能工厂。坚持联农带农益农,引导发展茶企牵头、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跟进、茶农广泛参与的茶产业联合体,形成各环节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互惠互利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深入挖掘茶园茶乡等资源特色和采茶制茶等民俗魅力,开发“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促进茶产业链延伸和茶文化交流互鉴。唐仁健就以茶为媒助推全球农业发展、文化互鉴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努力消除茶产业发展的投资和贸易障碍,联合制定实施一批茶叶质量国际标准,营造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发挥各方在种质资源、栽培管理、精深加工等方面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茶科技交流,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平台,广泛开展茶文化推介活动,推动各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繁荣发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主持论坛,主宾省代表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致辞,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侯顺利,浙江省副省长李岩益,陕西省副省长钟洪江,四川省副省长胡云,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总经济师魏百刚等出席有关活动。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期间举办茗茶品鉴交流会、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中国茶产业生态低碳发展信息交流会、茶乡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近900家茶企和4000多家专业采购商参会。“国际茶日”中国活动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来自南苏丹、智利等国家驻华使馆的外国使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处的驻华代表参加。

  (田祖国 摄影报道)5月19日,第四个“国际茶日”前夕,广安市“国际茶日”茶文化交流活动在前锋区龙滩镇水源村举行。活动期间,广安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易建明,前锋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温秋园,前锋区茶叶协会会长、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凯,四川省御临龙须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胜等专家共品“广安松针”、共叙广安茶事,为如何打造广安名茶献计献策。茶文化交流活动现场广安市前锋区、邻水县、华蓥市依托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先后规划发展了一定面积的茶叶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8220亩,其中前锋区13020亩,邻水县5000亩,华蓥市200亩。毛茶产量440吨,毛茶产值达到9000万元。全市共有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其中邻水县未来茶叶专业合作社、广安龙滩松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的基地面积较大。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凯介绍,“广安松针”系列茶的原料来自生长在华蓥山松林下的茶树嫩芽。茶树生长在松树下,花青素含量更高,茶松相间,全国独一无二。2016年,“广安松针”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广安松针系列茶——“蓥山皇片”白茶,在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中喜获金奖。御临龙须茶负责人何胜认为,广安名茶品牌打造力度不够,是制约广安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广安虽然培育广安松针、御临龙须等品牌,但知名度普遍不高,还需在品牌包装、形象宣传推广上多下功夫。广安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易建明认为,广安茶的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要齐头并进,要大力推广适用的采茶机,推广应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建立以云平台、手机APP、无人机防控等为主的茶叶基地管控技术。全方位宣传“广安松针”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广安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广安正加快推进前锋区、邻水县对有机茶的申报认定工作,提升广安茶叶的名牌效应。

  近年来,自贡市富顺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抓手,高效推动富顺县创建打造四川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四川丘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坚持高位推动,谋篇布局保生态夯实制度引领。成立富顺县水土保持委员会,明确主体责任,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印发《富顺县2015-2030年水土保持规划》,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部门联动。出台《富顺县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和综合监管。由水务部门牵头,联合发改、国土、规建、属地乡镇等部门,构建水土流失防治齐抓共管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监测评价等监管制度,构建“建设+管理+维护”责任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水土保持工程治理监管,保证全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规范、合法。创新治理模式,除弊革新强监管优化治理模式。以“山、水、林、田、路”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将水土流失治理与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等融合,走出“治理水土流失促生态改善、生态改善促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促水土流失治理”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创新。将水土保持审批纳入到县行政审批局全程网办,实现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探索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机制,将园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从“单个项目评”转变为“区域整体评”,为企业减负,为审批提速。强化执法监管。不断健全水土保持监管体系,着力构建“执法+普法+服务”工作模式,近三年,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450次,完成20个“未批先建”项目整改,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生态红线意识,形成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态势。守护绿水青山,多措并举促成效完成治理任务。近三年通过整合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各类水保项目资金约3亿元,完成81.2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面积减少41.51%,减幅比位居全省前列,水土保持率年均提高0.67%。提升生态环境。近三年通过实施“大规模绿化富顺”、“一江两河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等项目,全县新造林6.2万亩,水土涵养能力明显提升,富顺县国有林场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助推乡村振兴。近三年通过实施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耕作条件约8万亩,先后荣获“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称号。水润万物,土载千秋,富顺县将继续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方针,按照四川水利“3226”工作思路,持续探索水土保持治理新模式,加快构建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不断谱写富顺水土保持新篇章!(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

  为助力春耕生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5月20日,蓬安县新联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到巨龙镇柳树桠村开展“插秧助农忙,田间悟初心”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小满、芒种正是当地栽秧的大好时节,党员们挽起裤腿、撸起袖子、赤着双脚踏进了水田,捆秧苗、运秧苗、栽秧苗,大家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干劲十足,按照栽插的技术,成行就距,积极栽插,真正感受了一把“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的景象。经过几小时的辛勤劳作,一笼笼水田栽满了绿油油的秧苗。“太感谢你们了,真是帮了我家大忙了!”看着田地里的秧苗,村民连声感谢。参加完活动后,全体党员纷纷表示:这一次下田务农的经历很难忘,只有真正下到田地里做农活,才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一定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立足“三农”大局,在农村现代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中发挥作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供稿单位:蓬安县委统战部)

  (记者 程强)5月19日至21日,在国际茶日到来之际,你我共茗·蒙顶甘露——蒙顶甘露全国品鉴会(线上) 在雅安举行。活动联动32个城市、46个分会场共饮蒙顶山茶。通过云品鉴,助力蒙顶甘露的营销与推广。 蒙顶甘露品鉴会现场活动邀请了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经信局等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雅安蒙顶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蒙顶山茶产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共品蒙顶甘露,共迎国际茶日。雅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国才参加品鉴会并讲话。孟国才在讲话中表示,雅安市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和雅安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以雅茶引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工作要求,聚焦蒙顶甘露,实施单品突破,始终以“三茶统筹”为工作主线路,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综合产值超200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四川省前列。“蒙顶甘露紧卷多毫,浅绿油润,碧青微黄,味醇甘鲜。”品鉴会上,行业专家为蒙顶甘露作推介。据了解,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是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植的地方。2022年,蒙顶山茶以43.9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2中国茶叶公用区域品牌前十位。近年来,雅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川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蒙顶山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等机遇,狠抓基地、健全标准、做强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雅茶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雅安深入开展茶文化挖掘,大力实施茶科技攻关,强力推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走出了一条茶文化赋魂、茶科技赋力、茶产业赋能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有力促进了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由雅安市农业农村局、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雅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雅安市名山区经济合作和商务局承办。

  (记者 张宇)5月20日-21日,中国科技城(绵阳)乡村振兴·规划设计高峰论坛暨“仙海杯”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举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孟坤,绵阳师范学院校长陈寒出席并讲话。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党工委书记卿官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致辞,四川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邓良基主持主旨报告。国内近200名专家学者、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1000余名参赛师生参加论坛。论坛现场论坛以“乡村振兴 绿色低碳 智绘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专家作主旨演讲,30余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在分论坛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和总目标,分享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模式与人才价值响应探索、和美乡村规划设计和实践探索、生态振兴对绿色低碳的响应等的思考探索及前沿成果。据了解,此次高峰论坛作为绵阳首次乡村振兴论坛,是科技城人才峰会的重要会议之一。绵阳师范学院积极申办本次论坛,旨在通过人才峰会平台,邀请全国各地专家齐聚绵阳,对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地方乡村振兴建设服务,真正落实学校“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另悉,此次论坛吸引了国内学者专家200余人齐聚四川,助力第五届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助力中国科技城乡村振兴。大赛是目前四川省教育厅目录内唯一一项以人居环境学科群(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大建筑类专业)为背景的赛项,采取“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的竞赛模式,搭建广大高校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依托省内外高校师生专业力量赋能乡村,为地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此赛项,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高校专业学习、专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了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的目的。该赛项已经连续成功举办4年。此外,与会专家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召开“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建设现场研讨会”,并现场指导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此外,本次论坛还分为三个分论坛和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和总目标,分别从人才组织振兴、产业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为基点开展了交流分享,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从西部乡村振兴、四川乡村振兴、绵阳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应对和实践探索,推动了思想碰撞、智慧交流,促进了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张敏 记者 侯东 文/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初夏时节,广元市朝天区7.8万亩小麦逐渐进入收割期,蔚蓝的天空下,金黄的麦浪翻涌,空气中充满了丰收的味道。5月18日,羊木镇银岭村小麦种植区,该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三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着翻越田埂驶入麦田,在收割机的来回穿梭中,只见金黄色的麦秆齐刷刷倒下,被“吃进”机器里,随后,粉碎的秸秆就被吹出来均匀地铺洒在麦田里,而黄澄澄的麦粒在麦农爽朗的笑声中,沉甸甸地落入一旁的拖拉机斗里,堆成一座座金子般的小山。机收小麦“以前1亩麦田从人工收割到脱粒,至少得5个工人,要花500元,人晒得脱皮不说,麦芒还割人得很,手臂上全是划伤;哪像现在,一台收割机十多分钟就完事儿啦,而且只需要100元。”亲历曾经“黄金铺地、老少弯腰”到现在“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的飞跃,银岭村60多岁的麦农郑廷富感慨万分的同时,对未来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也有了更美好的期盼。“借助农业机械,我和老伴明年再多种个十亩八亩地没一点儿问题。”郑廷富笑着说。近年来,朝天区依托农业机械化补短板行动,以推进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目标,认真开展农机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建立“机械+技术+加工+销售+服务”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推出“全程机械化+土地流转”机农合一、“农机服务+土地托管”机农联姻等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农机高效、便捷、智能的作用,有力助推了农民增产增收。机械化收割的欢快“丰收曲”,也在沙河镇飞仙关社区奏响。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在飞仙关社区同步开展了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培训,切实推进粮食机收提质减损工作,进一步降低粮食作物机收环节总损失率,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机械化支撑。“今年,我种了100多亩麦子,通过机械化作业,一台收割机3天就能抢收完。”阳光下,一望无垠的麦田里,低垂的麦穗颗粒饱满,丰收的喜悦挂在种植大户罗成全的脸上。记者看见,小麦收割完成后,大型旋耕机迅速进入麦田开始接续工作。“20多分钟,就能翻耕1亩地。”罗成全用手抓起翻耕过后的土壤,啧啧称赞,“俗话说‘土地翻得深,黄土变成金’,大型旋耕机土翻得大概有30公分深,打得细,还平整松软,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窝坑。这样的地庄稼的根更能深扎进去,生长得更好,产量也更高。”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到如今马铃薯、大豆、水稻在部分地区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朝天区种粮之路越走越宽。据了解,截至目前,朝天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8.5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 5.5万台(套);各类农机人员2.9万余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81%。目前,该区正积极调动农机,引导农民抢晴夏收,小麦和油菜收割有序推进,预计5月底全部结束。

  (钟正有)为加强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绵竹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和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点面结合、广泛宣传,做到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参保积极性。2022年绵竹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4025.84万元,首次迈上4000万元台阶,较2021年增长49%;农业保险密度从2021年的239元/人提高到2022年的356元/人,农业保险深度从2021年的0.75%提高到2022年的1.06%;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5.03%,完成保险覆盖面超过70%的要求。财政投入到位,抗风险能力提升。一方面,保持每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本级预算不低于800万元的标准,有效增强本地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信心和动力。2022年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3015.17万元,首次突破3000万元,较2021年增长46%,连续3年实现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标准,水稻、玉米、小麦种植完全成本保险保额从原来的每亩400元、400元、300元提高到每亩1100元、800元、700元。监督赔付到位,群众满意度提升。鼓励保险公司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手段,精准匹配农户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农险”运营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投保理赔手续繁杂、赔款周期长等难点问题。加强与四家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注重资金效益,优化保费补贴资金拨付流程,缩短核灾理赔周期,实行承保和理赔公示、查勘定损电话跟踪复查、赔款支付使用“一卡通”发放到户,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2022年,三大主粮保险全市实现保险赔付634万元,较2021年增长30.45%,对绵竹市主粮稳产保收作出了重要贡献。险种拓展到位,特色产业支撑提升。按照“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总体思路,绵竹市积极拓宽思路,围绕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绵竹市重点扶持“2+4+N”现代农业产业品类,印发了《绵竹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开设花椒、柑橘、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猕猴桃、蒜薹、大蒜、梨、茶叶、玫瑰、肉牛保险品种,2022年新增豌豆尖保险。目前已开设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多达11种,为绵竹市种养殖农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险服务,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推荐
  • 佰创娱乐注册
  • 首页、【聚星注册】首页
  • 首页%摩鑫注册%首页
  • 卧龙娱乐平台-唯一首页
  • 首页,洪运娱乐挂机
  • 世纪娱乐平台-登录
  • 优游-优游平台-娱乐(中国)招商官网
  • 天美娱乐注册登录地址
  • 百事注册平台-首选
  • 首页-「天九注册」-首页
  • 脚注信息